用人也是一种导向,是一种生动实际的教育。从一定意义上讲,考核干部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领导干部在考核别人的时候,大家也在“考”着他。其所选用的人,就是其官德的“活广告”和无形的“商标”。留下“无欲则刚”千古名言的林则徐,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动身之前定下规矩:不许随行人员“暗受分文”,告诫各地接待人员“需索者即须扭禀,私送者定行特参”,对“收”的和“送”的都进行约束。在我们党内,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的干部更是数不胜数,为纯洁党的队伍,确实起到了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把关作用。“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”。“裁判员”铁面无私,“近贤臣,远小人”,把“后门”堵死,看他还往哪里跑?让跑官要官的当不了官,碰一鼻子灰,甚至“曝光”,那谁还愿干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的傻事?“裁判员”队伍若能对“跑”、“要”者人人喊打,谁还敢干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蠢事?如果在胡长清、李乘龙以及福建政和县信奉“当官不发财,请我都不来”的原县委书记之流手下公干,不跑不送,就会原地不动,勤跑会送,才能提拔重用。但胡长清、李乘龙这样的干部,终究是逃脱不掉党纪国法制裁的!
不可否认,那些跑官要官的人确实可恨、可恶也可怜,他们曾把许多人拉下水、拉下马。一位落马的“裁判员”曾悔恨交加地得出这样的教训:“人们送给我的金戒指、金手镯不就是手铐、脚镣吗?送来的钱不就是黄泉路上的买路钱吗?”从吸取教训的角度看,这话在理,要是追究责任,就怪不得别人,因为这叫“周瑜打黄盖”。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曾一再引用唐朝诗人杜牧在《阿房宫赋》中的那句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”的警世之言,这是很值得一些人听一听的啊!治“顽症”,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。刹跑官要官风,只治“跑”的,不治“给”的,无异于头疼医头,脚疼医脚。要让笔者开个药方,也没有什么“祖传秘方”,概括起来无非是“一把尺子”、“一杆秤”、“一把手术刀”。江总书记关于“三个代表”的重要思想,不仅是对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,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,而且也是对干部德、才、绩、能综合素质的新概括,要作为衡量党的各级干部合格与否的一把尺子。选官的官与被选的官,都用这把尺子两头量,就能把那些自觉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合格“代表”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;再就是通过公开选拔,让群众那雪亮的眼睛过过目,“天地之间有杆秤,老百姓是秤砣”。干部怎么样,群众心里有杆秤,称什么?无非是处事公道不公道,手脚干净不干净,是否真有两下子。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公开选人,就能保证公平。用错了怎么办?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,每一个环节都要实行责任制,对于从中做了手脚的,该谁负责任就拿谁“开刀”、“做手术”,使“跑”的和“给”的成为“一根绳上拴着的两只蚂蚱——谁也跑不了”。